磁盘分区,这是我们安装平台时一定遭遇的概念,正确理解的分区概念,有助于我们安装出容易使用、稳定的平台。本文重点讲述分区及相关概念,当你理解这种概念后,无论哪个分区工具在你手下都可以灵活驾驭了。
当我们拿到一块新的硬盘时,首先必须对其进行分区,然后格式化相应的文件系统,才无法正常使用。
分区的常规表现就是我们发现的C、D、E等盘,它约定了数据在磁盘上传输的界限。我们必须对分区进行格式化,约定文件在分区上组织的格式,比如经典的NTFS格式。
针对NT架构的操作平台来说,系统盘的分区格式需要是NTFS,否则安装平台会错误。
在此处我们还需要提及一个概念,bios引导方式:和UEFI。UEFI是当前流行的方式。很多电脑可以设定为andUEFI,自动识别并引导系统。
针对引导方式,磁盘的分区表格式为MBR格式,而UEFI则为GPT格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BR模式磁盘和GPT模式磁盘。
当前重装系统d盘不见了,你买到的品类电脑,磁盘模式必然为GPT,其分区结构为:ESP(FAT32格式,100MB到300MB,隐藏)、MSR(不用理会,但必需要有,属于微软保留,隐藏)、NTFS(系统盘)。下图是一个分区结构的举例。
经典的UEFI引导方式下磁盘分区结构
常见的分区工具,可以让我们迅速划分上述结构的分区,比如磁盘精灵。
如果是组装机的话,不排除有的蹩脚技术员给你搞成MBR模式了。
在MBR磁盘模式下,如果是品牌厂商出厂带了win7系统,或者用原版镜像安装重装系统d盘不见了,你的分区结构看上去应该是想图中这样的。
官方推荐的分区结构
在使用原版镜像安装平台,新内存新建分区时,会手动生成此图图示的分区结构
第一个分区为100MB多的平台保留分区,这个分区里面存储的是引导文件。紧接着非常大的NTFS格式的分区,是你的平台分区(操作系统文件或者应用工具所在分区)。
如果是一些装配机销售商卖的手机,或者使用Ghost安装过的平台,你或许没有第一个100MB的平台保留分区。这个之后系统引导文件和平台文件都放到一个分区上,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C盘。这不会妨碍我们正常使用电脑。
本文共 823 个字数,平均阅读时长 ≈ 3分钟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