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iPadPro的广告里说:“你的下一台手机,何必是电脑”。除了这些苹果死忠粉,其他的手机用户需要都离不开平台,尤其是重度依赖三件套的文案狗。微软可不玩粉丝经济,向来都是靠占有量很大的平台生态让顾客产生黏性。
相比苹果,微软针对平板的制造力探索早就开始了,极果君长期以来都对微软的二合一产品很好奇,为了凑齐微软”全家桶“,最新的入门级平板——Go2和最新的键盘可插拔电脑——Book3。到底香不香呢,来说说极果君的超详细体验吧。
Go2值得校园用户试试
这个系列发布目前的八年间,也按照不同的人群定位,推出了不同的衍生系列。其中极果君买的两台设备中最便宜的这台是Go2,从富有趣味的广告里也能看出,它定位的是中小教师的学习和课外活动画面。极果君自己上小学的时侯,偶尔摸一摸机房里这些屏幕泛着油光的486台式机,都认为是奢侈,时代真的变了。
怀旧的事情不多说了,直接来看这家伙的真面目:Go2的包装样式风格、干净,总之和iPad系列很像。有趣的是,就连“不带键盘”这一点也效仿了iPad,这些大佬们没有一个不抠门的。希望将来有其它公司的爆款把配件送全了,打打她们的脸。几千块钱的机器都买了,咱难道还差这键盘钱不是吗。
开箱!拿出机器,再配上自己另外买的键盘,为了让全家桶趋近完美,鼠标我也选了波比红配色。对了这个矮小的铁定对大手用户不友好的键盘叫做Mouse,只能蓝牙连接,不带USB接收器,要是没配蓝牙的台式机用户买了就歇菜了。
提升围绕这支笔展开
有一说一,这只手写笔的颜值还是足够高的。整体像是一只精致的中性笔,能够看出在设计上微软想刻意远离“铅笔”的形象,毕竟人家叫Pen,苹果笔则叫做“Apple”。
在整个圆柱体笔身的右侧做成了平面,方便握持的同时也能借助磁吸附着在平板边缘,对于Go和顶级的Book都适用。这一点值得赞扬,抠门的苹果可是在iPadPro系列才设计了磁吸,iPadAir用户就自求多福吧。
触控笔的笔芯自带阻尼设计,再也不怕在不贴膜的屏幕上奋笔疾书时不留神打滑啦。这一代Pen采用了4096级压感,书写成的墨迹非常自然,比粗细一致的中性笔更像笔,极果君认为这些感受更像小时候学写字时用的硬笔书法。
说起书法,看来唯有广告里的戏剧家和设计师们能在上进行美轮美奂的创作了。普通的手残用户还是只配用来打打草稿,记记笔记。在书写文字的之后,触控笔的顶端居然可以像粉笔一样只是橡皮擦。
这些感受是真正触动极果君了,更加智能的是,虚拟橡皮区域会随着擦除的速度而减少。也就是擦得越快,它擦得越多,爱了爱了。
发现此处,小同学你能否想问为什么不给Go测测性能,跑个分等等的。但是,实在是没必要,微软给它采用的处理器是一颗奔腾4425Y,内存也唯有可怜的4G。勉强跑一跑三件套已经快榨干它的极限了。想更新到8G还得加不少钱,只收钱加到位,你或者能配LTE模块。
做工精美配色典雅
开机后,什么小娜语音助手、是否要加入感受计划无时不刻地在考量耐心。等待处于桌面的过程中,体验了一把键盘surface2平板电脑,没想打还很好用的。键程比iPad键盘需要再长一点,而且回弹力度非常干脆。好像瞬间不害怕码字了?触控板摸上去也很顺滑,对了,鼠标是真的难用,和iMac自带的MagicMouse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这个键盘还展现了保护盖的功能,合上盖以后,整部机器一下子高级了出来...其实也是由于按键后盖采用了“欧缔兰”的颜色。虽然不会沾染指纹,维持了暂时的颜值,不过用久了想必有很多汗渍吧,尤其是这大夏天的,那场景太美不敢多想...
机身的边框和屏幕一体性很强,都是摸起来很独特的哑光塑料材质,比Mac的铝合金外盒要非常“温和”,没有这么冰手。把底座打开,平板能够立出来了。最大能开合到接近170度,虽然不能实现完全放平,不过也足够把屏幕展示给你对面的人看了。
这些机身自带支架的设计,一开始极果君还认为很有用,等获得户外,尤其是坐地铁这种场合,发现双腿区域根本放不下展开的平板,哪怕在星巴克里掏出来用,桌子深度不够也不行。这之后还是认为传统的笔记本形态香啊。
Book3:设计很巧妙做工不含糊
Go2确实是弱鸡,小学生拿来上网课也就勉强够用,多开几个网页,再装点游戏就不行了。至于想要获取完整笔记本体验的客户,微软也打造了系列,Book更像是“实验”,如今已然升级到了第三代。不信你看这Book3的广告,明显比之前的高级很多,一看就是拿来给科研工作者用的,生产力显然直接拉满。
还是那句话,只要钱加到位,你能够拥有这台屏幕可拆解的真二合一笔记本电脑,单单从它们的包装盒才能看出:Book3是个大块头,毕竟有更大的空间放高端CPU了,相比性能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了吧。
掀开屏幕,看着熟悉的圆滑分明的机身和银蓝色的铝合金壳体,我还以为自己开箱的是台Pro,直到看到屏幕上的快捷键。
其实令Book3保持颜值的是:键帽材质和质感非常接近机身外壳,和整个C面的其它区域也融为一体。触摸板面积仍然比不上Mac,不过手感一流,不像中廉价笔记本那样生涩。
屏幕和机身相连的部分沿用了衬套设计,相比转轴,虽然整机的一体性出来了,不过合上盖子后,靠近铰链的一端机身较厚,导致整个笔记本呈现出一个楔形。本以为这是好端端的一个便携本,没想到放进背包的之后竟然带来了麻烦。
时光回溯到八年前,2012年6月,微软在加拿大公布了首个产品——RT。相比通常的笔记本电脑,它配备的是笔记本+平板二合一的形态。当时的iPad还没有采用Smart,即使配备了第三方的屏幕,也没有合适的手写笔,所以“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一点也不夸张。当然无法使用完整的系统更是给办公人群带来的福音。
Book最大的特征,就是屏幕可以拆出来当平板用,这和“为平板装上屏幕就成了笔记本”正好是反过来的模式。这样的设计也意味着使用Book3的用户多数场景下是成为特色笔记本形态,当必须向他人展现内容,或者手写的之后,就能优雅地拆出来。
其实极果君一定要提醒你们的是,这块屏幕不支持热插拔,因为机身里装有一块GTX1650Max-Q显卡,显卡与屏幕的数据存储全靠机身上的这三个接口surface2平板电脑,长得有点像主板上的PCIE插槽。需要分离屏幕前必须先按下按键右上角快捷键,像移除移动硬盘一样等待提示后才会拔,否则要是损坏了显卡甚至别的东西,微软可不一定保修哦。
Book3的屏幕很奇怪,出于放置主板、CPU和电源的关系,屏幕部分和机身一样厚,而且还为散热预留了通风口,绕着屏幕边框足足有一整圈。即便如此,轻度使用的之后还是会认为屏幕发烫。所以不建议把它拆出来当作平板拿着用了,除非是冬天...
机身右边配有两个USB3.0接口,以及一个全尺寸SD卡槽,这点对于摄影工作者非常有必要。右侧配有Type-C和磁吸充电接口,要明白果粉们最爱的在小米笔记本产品线上早已消失许久了。另外Type-C接口也支持充电,意味着外出时不必带原装充电器,真是太人性了。
极果君找了半天没看到3.5mm耳机插孔在哪儿,本以为微软取消了,没想到耳机孔藏在了屏幕边缘。也恐怕这样设计,否则平板状态下就无法接入耳机了。可是,笔记本状态下,耳机线高高得插在屏幕边缘的样子真的很笨拙。
配置尚可32G内存尤其给力
Book3好看倒是漂亮,好不好用需要另说。先看看它的性能,CPU采用的是10代英特尔i7-。然而在中的助攻仅仅有920分,排名也惨不忍睹,让人当众懵逼,应该是过高的性能设定极大限制了这颗芯片的性能释放。
在3DMark中的体现还算凑合,6399分的成绩也对得起这颗缩水版的GTX1650。不过友商这个价格的产品都上2060以上的显卡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台笔记本采用了高达32G的内存,不过极果君认为搭配这样的CPU稍有点使劲过猛了。
上游戏看看表现吧。在极果君最爱的"Apex英雄"中,在1080p分辨率,中低特效的设定下,帧数始终在30帧徘徊。
把分辨率下调到后,终于到了60帧了,终于能“愉快”地游玩了。玩到此处,其他游戏极果君也不准备测了,因为我终于气得把Steam之类游戏平台都删除了。
在痛苦地进行了三十分钟游戏后,放在屏幕上的右手居然没觉得发热,难道这是在看游戏视频?想了想,原来这家伙的CPU在键盘部分,所以机身发热量很小。摸了摸屏幕,果然很烫。用热感仪检测了,发现屏幕达到了45度,而键盘部分最高温度只是有40度。
至于机器顶盖,由于是塑料覆盖的缘故,比玻璃后盖面板需要烫一些,达到了48.5度。玩游戏时整机性能高,CPU和内存能够尽力运行,温度高点就高点吧。可是在平板模式下,几乎只是相同的温度,这就让人能够忍受了,谁也不想被烫成铁板熊掌。
惊喜很多遗憾也不少
极果君这趟之旅体验出来,发现的好多小细节让人惊喜,小毛病也让人难过。影响体验的关键还在于硬件设计和平台内容的感受兼容问题。比如设计新颖的触控笔缺乏丰富的应用支持,比如的高信噪比显示器缩放优化不好造成的字体过小。这一切都像是硬件升级得太猛,而应用跟不上产生的结果。积少成多,最终限制了制造力的发挥。
这趟微软全家通之旅仍然让极果君享受了感受上的人性化和设计上的品质感,不过实在是不靠谱,忘了说了,这台Book3价格19488,加上Go2的3988,波比红键盘盖的968,波比红鼠标的529和波比红触控笔的708,这趟微软信仰之旅一共花了21181元。要是去邻居苹果家,差不多正好够买Pro13+iPadPro。
在触控笔提供的制造力这个难题上,iPad逐渐修成正果,无法让人满意的缘由,在极果君看来并不是“跟手性、精准度、压感”这些难题,而是在于系统的天然特征:大量操作依赖右键,这之后在平板模式下即使使用触控笔经常大大降低工作量,直接用右手又会挡住屏幕。
不可否认系列设计的本意,是想在轻度办公场景下开拓出新的产品形态,在这个手机设计疲软的时代,软件厂家带头这样做是好事。奈何几代都叫好不叫座,但愿“后浪”厂商们能一浪更比一浪强吧。也期望微软把触控感受优化好,让人尽快实现广告里那样优雅的操作。
本文共 3915 个字数,平均阅读时长 ≈ 10分钟
评论 (0)